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很喜欢柳老师14楼这组图。略改柳老师的原文件,效果还可以。
c(z^2+1除z^2)M集.jpg

c(z^2+1除z^2)M集.gsp (17.19 KB)

                          夺宝“龟”兵
c(z^3+1除z^3)M集.jpg

c(z^3+1除z^3)M集.gsp (17.19 KB)
柳老师谦虚了,大家一起研究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板技吧。三点作色法不是我的发明,最早也是从学习胡兄的作品借鉴而来的。
c(z^4+1除z^4)M集.jpg
58# 柳烟
作M-J集,常常要突出其边界的枝杈,一般用灰度效果较好。如果要用彩色效果,颜色不宜多,常用平滑作色法:Color factor=k*(et±log(abs(ln(em)))),r=sin(Color factor),g=sin(3(Color factor),b=cos(2(Color factor)),这样可蓝化外部,亮化边界,再掏空内部,以黑色为背景,产生光亮效果。目前我还没有找到使边界白亮的方法,咱们共同摸索吧,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会找到办法的。
我把用上述作色法改过的文件传上来,效果如图
未命名.jpg

Dualies.gsp (19.07 KB)
61# 柳烟
62# 榕坚
两位老师:
   1.正如榕老师所说,掏空法就是使被掏部分的r、g、b之一无意义;
   2.用et掏,被掏部分的边缘整齐,适用于分形内外部的等势圈,作环带状;而用em掏,可使边缘线处处不可导,适合于分形的边界,分形的边界是分形艺术的说法,作为数学的分形几何概念,是没有边界的说法的,分形艺术的边界,就是数学的分形的近似,所以em掏空法更逼真;掏空后,画板背景色即为掏空部分的颜色;
   3.对那点着色,就将该点改为极小,以此为探针去探出et、em的大概取值区间,并调整其端点进行反复调试,得到最佳效果。
   4.你可能遇到过这一现象:有时着色点的一个小的摄动,会引起着色效果的很大变化。要利用好这一现象,他会带来你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我上传一个M集gsp文件,你先扫一遍,再移动点C扫一遍,看看它们有多大变化(也可以手动移C,更多惊喜等着你)。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我至今不明,甚至连重做一遍都无法再现此现象。不管什么原因了,可遇不可求,有了就不放过的好机会呀。
下面将柳老师的作品《(a3z + a2)sqr(z) + a0四.gsp》稍作修改传来,请看看
(a3z + a2)sqr(z) + a0四.jpg
(a3z + a2)sqr(z) + a0四.gsp (20.85 KB)

M集2.3.6(图二).jpg
M集2.3.6.gsp (11.33 KB)
64# 柳烟
改f=0,轨迹为离散、800、最小,可见等势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