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410# mjj_ljh
说到调参数,能否有一种什么方法能一劳永逸。这可能要结合画板象素点的大小、放大倍数等做全盘考虑,免得每扫一幅图都要调整。
411# 榕坚

参数分为:画板环境参数,算法参数。你说的象素就是环境参数。
n=600,局部细节差异是由于扫图过程中参数调整导致。
QQ截图20110916150738.png
QQ截图20110916214130.png
QQ截图20110916175354.png
其实黑白的图形结构是最清楚的:

6.JPG (156.02 KB)

6.JPG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在分次迭代搜索边界时,前面的收敛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起关键作用的是最后一次迭代(图中灰色部分):

8.JPG (87.99 KB)

8.JPG

407# dyk
但是需要迭代次数高不单单是扫描线的中心位置。而且需要迭代次数高时比如10000以上,此时在扫描框内的每一点就要达到5000以上了
413# mjj_ljh
关于第一图,我也迭代600次,为什么那个白色小圆圈会那么多(迭代次数没达到),梅老师的算法有点怪。特别是中心那个白色小圆圈。

9 (1).JPG (57.14 KB)

9 (1).JPG

9 (2).JPG (40.92 KB)

9 (2).JPG

416# 榕坚


是的,需要较高次数的迭代与扫描线位置是无关的,只是在放大M时,小M集处需要较高次数的迭代,而其周围边缘处迭代次数稍低,才用此法,这是无奈之举.并不是真正动态的迭代次数.
DEM法使小M周围线条更清晰,笔触更细腻,但小M内轮廓线过于光滑,芒刺前端的小小M的内部也是黑的,这是美中不足,不知是参数设置问题还是此技术的局限性问题。等高线法却能很好的反应小M的内部。下面是uuu老师的迭代2500次的DEM图和迭代1000次、采样数600的等高线法图,两者的差异可见一斑。
uuu.jpg
Fractal Zoom Mandelbrot Corner 6.jpg

Fractal Zoom Mandelbrot Corner 6.gsp (20.55 KB)

419# xiaongxp

向老师,内部越光滑表明M集越精确,理想状态是芽孢缺口只是一点。当然你说的另外一点我赞同。
360截图20110917213708265.jpg
我们的目标:
110104144400ea0f0c3d92cfd9.jpg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