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好哇,胡兄的工作效率真高,这样快色带工具就成熟起来了,又煎熬了不少日夜吧。
这个图胡兄一定不会陌生,是你08年指导我作出的第一个逃逸时间图。今用此程序,以你的色带工具重扫出第一个带色带的分形,别有一番意义。我附上源文件,请指导我如何更好的使用色带工具,特别是哪众多的调节擎中a、b的用法。
外星人.jpg

外星人.gsp (44.71 KB)

那么不作系数又如何建立迭代终点到色带的关联?
谢谢。变量多,是要认真调试才是。
从昨晚到现在,我一直在用二位老师的色带工具为我过去作的分形调色。使用中,发现两位的工具都能以较低的迭代次数(200次以内)得到较细腻分形图,这是过去难以实现的。但是,工具的调节变量太多,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感觉,其原因是二位老师的工具都是逐点赋色的。我试着将色带加入预览框,想通过预览框对收敛点的一个小邻域赋色,但计算机的处理速度跟不上,每进行一次小的调节都要等很久。我不懂你们的色带工具的数学原理,不知能否将色带映射到一条et时间轴上,如果能办到的话,只要et时间轴上颜色是渐变的,我们的分形赋色就真的实现了自定义。
    下图是用changxde老师的工具扫的
未命名.jpg
关于复分形扫描提速的思考:
    第一,由于几何画板软件的局限性,终止迭代是不可能的。因为其内置“迭代”的次数不是自动的,而“深度迭代”是只能编辑循环体,不能插入转移语句的单循环结构,即便p无意义时,关于n的步长为1的迭代都将一直next下去,直到我们设定的迭代次数为止。这在我的系列掏空M集中得到了证实,扫描线在挖去部分仍然走得很慢。
第二,目前我们采用的p的算法(我最早见于胡兄的作品)是阈真值算法,迭代终点逸出时p=0,以p为缩放比,能有效地解决了将逸出点“黏贴”到逸出前的临界点位置,使逃逸时间算法在几何画板中得以实现。但是迭代运算并没有因“黏贴”而驻足,仍然在按原有的迭代公式进行运算。为了跟踪p的值,这样的运算理应继续下去。
第三,为了看清分形的细节,必须增大迭代次数;为了获得最佳视觉效果,把分形作得更艺术些,缩放框架、色带工具应运而生,这是画板分形的福音。但是这样大大增加了运算的负担,计算机已经不堪重负了,提速问题必须获得解决。
据这样的认识(不知是否正确),是否应该不去考虑如何终止迭代,而是去重新考虑作色算法呢?我们现在的作色算法都是基于et或em的算法。提速的关键是大量减少运算次数!既然不可能终止迭代,又要得到精致的美图,我想只有更改作色的基础,用z的逃逸临界点或et临界点作为作色基础,这样就可大大减少运算次数。但是,这又将面临一个新的挑战——如何度量临界点。尽管临界点的量值等于et或em,但他们的实际意义不同,后者是对迭代终点的度量。
    这是我不成熟的想法,我也作了一些努力,但没能找到提取临界点的办法。也可能此法不通,还望老师们指点迷津。
28# 分形几何
明白了,着色是在迭代完成之后,其运算次数远远少于迭代过程运算的次数。但是我们的源文件中的et只是相应z点或c点的,你前面提出的分两次尝试的方法又如何扩展到整个扫描窗口呢?有没有办法抓获逃逸临界点并在此后使迭代转入一个常值运算的方法呢?
返回列表